今年隨著碳費開徵,房價還可能續漲。(攝影・程思迪)
二○二四年的房價還要漲!喊漲新理由竟是,碳費開徵。
最近幾天,從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、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坤成,一路到精湛建設董事長陳志聲、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等多位營建業大老看到碳費要上路竟讓鋼筋、水泥、玻璃、鋁門窗等原料商接連喊漲,他們全都憂心忡忡,並異口同聲指出,房價漲定了,甚至有人喊出房價會因此大漲一五%。
雖然,環境部閃電滅火回應,碳費主要影響鋼筋、水泥產業,營建業非碳費首波徵收對象,且從鋼筋、水泥占營建成本比重、每噸含碳量推估,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不到一%,不至於導致房價上漲。
房價漲幅須考量轉型成本
事實是這樣嗎?「建商說房價會漲一五%很誇張,但環境部說只漲一%也一樣誇張,因為碳費造成的價格波動絕對不會只有一%。」一位上市櫃綠建材公司高層私下評論說。
他的理由是,不能只拿碳費占房屋營造成本的比重來推估,還必須計算企業減碳轉型的研發、設備投資以及低碳生產的成本。
以水泥為例,傳統水泥每公噸要價約三千元,假設每公噸的碳費為三百元,成本漲幅就會達一成,但業者為了減碳,推出碳排少兩成的低碳水泥,每公噸碳費少六十元,降低碳費衝擊。
水泥、鋼筋廠皆碳排大戶
問題是,企業投入低碳水泥、鋼鐵、塑膠、玻璃、鋁門窗的研發、製程等轉型花費,這些都會反映到成本,而且材料改變也可能牽動營建工法改變,導致營造廠施工需要更多教育訓練或添購設備來配合,甚至電力改用綠電,成本也會跟著上漲,這些全都是低碳轉型付出的成本,最終都會轉化成營建成本,進而成為支撐房價起漲的原因。
綜合多家建商、建材、綠能業者看法,由於營建成本約占總房價的兩到三成,而且是房價越低的地區,營建占比越高,影響就會越高,「受到碳費開徵影響,營建成本至少會再漲一五%,所以未來房價不可能回檔,漲幅推估至少三%到五%起跳。」賴正鎰分析說。
更可怕的是,營建業雖然不是第一波碳費課徵對象,卻是眾多碳排大戶產品的最終市場之一,不折不扣的是全球減碳海嘯第一排,但它卻是商周的碳競爭力產業調查中減碳轉型最落後產業之一,碳衝擊、碳焦慮也比所有產業更高。
台泥副總經理暨永續長葉毓君也引聯合國環境署(UNEP)的最新數據指出,建築與公共工程產業,包含建築使用的營運碳與施工興建期的蘊含碳,合計占全球碳排的四三%,顯示蓋房子與造橋鋪路,正是全球碳排的最大來源,未來成本增加的壓力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,「台泥一貫的態度都是支持碳排有價,但徵收碳費後,預估生產者及使用者都會分擔到增加的成本。」她說。
就像鄉林集團,賴正鎰說,自己近期才被迫花了兩百多萬元,請來專業的碳盤查團隊協助,開始進行企業碳足跡追蹤,而且原料商接連喊漲,為了搞清楚狀況,還親自派出小兒子、鄉林建設副總經理賴廣陽奔走全台各地產品發表會,蒐集各種最新情報,再直接向他匯報,避免資訊落差造成判斷錯誤,「我們也要趕快轉型才行。」他說。
除了碳費對營建業造成衝擊,二○二三年七月,建築能效評估制度上路,要求公有新建築物逐步達成能效一級「以上」或近零碳建築,除了首波的辦公、服務類建築外,接下來還會依序擴大到其他類建築。
這項低碳新規範導致營建業者裹足不前,因為政府標案量體大,隨便都二、三十億元,如果因低碳建材導致成本相差一成,動輒就是數億元起跳,「現在大家怕接了血本無歸,太可怕。」一位北部營造廠老闆說。
「不只碳焦慮,還有碳無知,營建業焦慮的源頭,就是我們對減碳不了解,現在才會這麼慌。」該名營造廠老闆自省說。
近期購屋可能賺碳增值財
那麼,這場碳風暴對房市的衝擊會有多大?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提醒指出,一旦碳費帶動營建成本起漲,千萬不要以為只有興建中的新屋會漲價,沒營建成本的中古屋就不會漲價,因為新屋向來有價格定錨作用,會帶動周邊中古屋的比價追漲效應。
對於想進場購屋的消費者,專家普遍建議是,可留意近期還未反映新成本的新成屋或中古屋,如果價格合理,可能有機會賺到未來的碳增值財。
圖片來源:商業周刊
文章來源:商業週刊